这几年香港高校在全球排名上很争气,比如作为“大哥大”的港大,在QS榜单上已经冲到全球第11了,离TOP 10仅一步之遥,比如QS全球百强高校中港校独占5所胜亿配资 ,单从这一指标来看,香港在全世界各城市中排名第一(比伦敦还多1所)。
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环境、地缘优势、院校实力、文化因素及留学成本等多重因素,此前最受内地学生和家长热捧的美英留学已经不那么香了,而曾经处于留学鄙视链第三或第四档的港校明显“支棱”起来了,申请人数暴涨200%,连状元们都集体奔赴香港,甚至夸张到能收到牛津、剑桥、帝国理工学院offer的申请生却进不了港前三,港大一年仅申请费就收到8个亿!
繁荣背后总少不了“酸葡萄”的声音。一些人跳出来质疑港校根本配不上这么多内地优质学生的追捧,认为连全球第11的港大也无法与内地的清华、北大相提并论,尤其在生源质量上,港校与内地高校存在着巨大差距。另一些人则认为,港校给一部分人提供了投机取巧的升学路径,其学位证书还不如内地的211大学毕业证扎实、好用。
展开剩余93%数据显示,港大在香港本地录取率约为6%。这一比例的录取难度在内地高考大省河南所对应的位次,达到8万多名,仅能入读如大连民族大学等普通本科院校,连211大学的门槛都难以触及。
仅从入学这一端看,内地基于千万量级高考生的选拔机制,香港则主要面对每年仅几万人的本地高中生群体。前者的制度设计更易筛选出学业上的佼佼者,似乎是个合理推断。但全球有几个国家或地区,每年能有上千万的高考人数?如果仅从高考竞争的惨烈程度来评估高校生源质量和整体实力,那中国、印度可真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霸主,毕竟,美英加澳新日韩加起来都没这么多考生。
海外留学与内地升学,完全是两套选拔体系。更何况,社会竞争与考分选才的逻辑截然不同,它较量的是综合能力、情商素养、资源积累、不懈努力、机缘际遇乃至家庭背景,而高分成绩本身并非决定性筹码。因此,拥有卓越综合素质者完全存在后发超车的可能性。
就比如,在毕业生薪酬一项上,港校堪称完胜。近年统计表明,港大毕业生的平均初始薪酬显著高于北大。港大毕业生月起薪约在2.5万至3.5万港元区间,而内地顶尖大学毕业生的起步薪酬,普遍在1万至1.5万元人民币。
过去曾有观点略带调侃:港大毕业生若与北大生相较,各方面表现平平,唯有英语水平领先。细想之下,这个看似戏谑的评论实则点中了港大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突出的英语能力与国际视野。地域环境的差异与信息的不对称,正以其微妙的方式悄然塑造着不同的人生轨迹。
在就业层面上,本地高校毕业生相较于其他地区高校的毕业生有天然优势。这是港校在内地的认可度自然降一档的首要原因,但这并不代表港校自身实力不济,更不能说明港校毕业生在内地就没有竞争力了,香港文凭“烂大街”之说更属胡扯。
事实上,“港八大”高校虽然排名有高低,但百花齐放、各有特色,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盘一盘这“八大金刚”:
香港大学,“8D魔幻”亚洲第一!
香港大学(作者摄于港大校园)
香港大学,全球排名第11、亚洲位列前三,实力足以与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内地的清华北大角逐“亚洲第一”的顶尖学府。
它创立于1911年,前身为香港西医书院,被誉为“香港之母”,拥有数十个著名学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其综合实力和教学质量在亚洲地区广受认可,是全球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之一。根据QS世界大学排名,港大的土木工程、医学、会计与金融、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系统等专业都名列全球前50名,牙医专业更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存在。
说到港大,有几个亮点不得不提。第一个就是它培养了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近现代历史进程。孙中山先生是港大前身香港西医书院的首届毕业生,他正是在这里与陈少白等校友共同走上了革命之路。除了孙先生,它的知名校友还包括了赌王何鸿燊、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作家张爱玲、美学家朱光潜等一长串名单。第二个就是它的地理位置和建设格局,这是一所融于市井、没有围墙,而又依山望海、8D魔幻的大学。如果说港大是亚洲第一高校,可能有人不服气,但论8D魔幻程度,大概整个亚洲没有哪所学校敢与它一争高低。第三是港大每年收走的高考状元,大多选择了医学专业。“十个状元八个医”也是香港特色,相比之下,内地状元的眼光大多盯着金融、计算机、电子信息等热门专业,愿意学医的状元是相当少见。
近几年,港大上升的势头迅猛,表现亮眼,大有跃居亚洲第一之势。
书院制的香港中文大学,堪称中国的牛剑
香港中文大学(作者摄于港中大校园)
香港中文大学,简称港中大,成立于1963年,是全球排名前50、亚洲稳居前十的研究型综合大学,人文学科、数学、计算机、经济与金融、医学、法律等领域的学术重镇。成立60年来,它继承了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英美名校的住宿学院制度,其学院与书院并行的独特人才培养模式堪称香港一绝。
香港中文大学共有9所成员书院,包括崇基学院、新亚书院、联合书院、逸夫书院、伍宜孙书院、和声书院、晨兴书院、善衡书院和敬文书院。它的所有本科生都属于其中一个书院。书院的职责,大致可以定位为“负责专业教学以外的所有事情”。学生每天上课都要去各自的学院,下课后的活动则主要在书院进行。每个书院都是紧密融洽的群体,各有宿舍、餐厅和其他设施。书院与大学相辅相成,提供以学生为本的全人教育和关顾辅导,举办各种活动,比如外访交流、研讨会、师友计划、社区服务、才能训练、学长计划等等,培养学生的人际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责任感,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凝聚学生对书院和母校的归属感。学生通过在书院接受非形式的教育,参加不同种类的活动,为大学生活添上了丰富的色彩。比如善衡书院的高桌晚宴,有社会各界领袖人物参加,书院鼓励学生与嘉宾交流,拓展人脉和国际视野。每个书院都有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化,但又汇聚在一起,塑造了整个大学的精神面貌。对于很多港中大毕业生来说,书院生活都是他们最难忘的回忆。
大名鼎鼎的国学大师钱穆,就是新亚书院的创始人,这个书院培养了享誉全世界的历史学家余英时、基因学家徐立之、汇丰银行首位华人主席郑海泉等一大批知名校友。而首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哈佛终身教授丘成桐,则出身于崇基学院。
香港科技大学,全球商科翘楚
香港科技大学(作者摄于港科大校园)
香港科技大学,简称港科大,位于香港清水湾。它成立于1991年10月,是一所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重要成员。港科大的商科和工科优势突出,在物理、工程、工商管理、生物科学及技术、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建校30多年来,港科大创造了全球最细单壁纳米碳管、全球最高像素的照片、全球首创的智能杀菌涂层、全球排名第一的EMBA课程等国际领先的教研成果,培养了大疆无人机创始人汪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容永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陆建华、中科院院士孙斌勇、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等杰出人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港科大曾连续三年被QS排名列为亚洲大学第一,多次进入全球高校前50名,短短的30多年建校史胜亿配资 ,排名蹿升之快堪称全球高等教育奇迹。英国泰晤士报评选的全球最佳年轻大学排行榜中,港科大多次荣登榜首。港科大与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合办的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项目,常年霸榜全球第一,被誉为商界精英的摇篮。除此之外,它还拥有亚洲最美的校园之一,海景令人心旷神怡。
香港理工大学,“文武双全”的亚洲骄傲
香港理工大学(作者摄于港理大校园)
香港理工大学,简称理大,是一所位于香港九龙红磡的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欧商校联盟、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成员。理大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可追溯至成立于1937年的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是香港第一所由政府资助、提供工科教育的院校。
香港理工大学拥有7个国家级实验室及研究中心,它强调教育、科研及知识转移以贡献社会为目标,与微软、波音、国家电网、华为、阿里巴巴等联合成立了科研中心,为欧洲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中国的探月工程及火星探测计划研发太空仪器,参与北京奥运主场馆“鸟巢”和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建筑工程等。
理大目前稳居全球高校百强阵营,更为难得的是,它是文武双全的综合性高校“巨头”。理大的人工智能曾位列全球第8,工程学居全球第9,土木与结构工程全球第10,计算机、电子信息、机械工程、遥感技术、运筹学也优势突出,另一方面,其商科、社科表现不俗,酒店及旅游管理曾居世界第一,商学院亚洲前三,艺术与设计、语言学在全球也位居前列,其知名校友包括了前香港特首梁振英、导演王家卫、演员梁家辉、歌手杨千嬅及梁咏琪等。
香港城市大学,40年跻身全球百强的“蛟龙”
香港城市大学(作者摄于港城大校园)
香港城市大学,简称港城大,坐落于中国香港九龙塘,是港府资助的八所高等院校之一,并获教育部列入国家重点高校名单。港城大前身是1984年在九龙旺角建立的香港城市理工学院。尽管仅成立41年,但港城大以“教研合一”的理念办学,致力于推动知识型经济,成为研究及专业教育的创新枢纽和过去10年全球发展最迅速的大学之一。
近年来,港城大在各类大学排行榜上表现卓越,位列QS全球前100名、亚洲前20名。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港城大有15个学科进入世界50强,数量连续五年位居全港第一。 其中,图书情报科学高居全球第二,控制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能源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管理学、生物医学工程、仪器科学等学科位列全球前30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通讯工程、电力电子工程、公共管理、土木工程、金融学等进入前50名。从这些学科排名中可以看出,坐拥18名院士的港城大综合实力不容小觑,不仅工科突出,理科、社科也表现不俗。
“大问于世,学研出尘。师生能尔,惟心是用。多元文化,和而不同。吾校钟灵,昂扬奋进。巍巍山海,正道致中。”港城大的校歌《学研出尘》,也许道出了港城大40年跻身全球百强的“真经”:跨文化学习,融合多样性,开放包容而又谨守本业,致力创造实用知识,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
香港浸会大学,亚洲传媒之王
香港浸会大学(作者摄于港浸会校园)
香港浸会大学,简称浸大,是一所国际化的研究型博雅大学,香港八所重点公立大学之一,也是教育部圈定的国家重点高校,以传媒、文、理、商管、现代中医药研发等著称。浸大起源于1956年的香港浸会书院,成立初期有教会背景,其校训为“笃信力行”,以全人教育为宗旨理念,强调综合教育、关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培养广泛人文素养。
说到浸会大学,不得不提的是它的传媒专业,其传理学院曾荣膺“全球十大新闻学院”,与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齐名。此外,2023年浸大在CSRankings数据库领域居世界第7位。浸大工商管理学院是香港首家获得三重国际顶级认证的商学院,位列全球前1%,并入选《金融时报》“亚太区25所顶尖商学院”,会计、金融等学科进入世界200强。浸大中医药学院在阿兹海默症、帕金森病和抗癌领域先后取得多项国际专利,并于2021年获批成立运营香港首家中医医院。浸大开办的中国研究、体康管理、欧洲研究、翻译学及人文学等课程,均是香港首创。
在世界大学排名中,浸会大学位列QS全球第295位,略低于内地的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高于南方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浸大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在此任教的世界前2%顶尖科学家有44位。从浸大公开的数据看,2021年毕业的学生中,有63%的毕业生投身于工商界,23%就业于教育行业。
香港教育大学,170年亚洲顶尖师范学府
香港教育大学(作者摄于港教大校园)
香港教育大学,简称EDUHK,位于香港大埔,是香港8所重点公立大学之一和东亚教师教育国际联盟成员。它以师范教育为本,致力培育敏于思考、关怀社会及放眼世界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领袖,其教育学科在QS大学排名中曾位列全球第九、亚洲第二,是亚洲顶尖的师范院校。
香港教育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上可追溯至1853年成立的圣保罗书院和1881年香港首家师范官立院校。1994年,香港葛亮洪教育学院、罗富国教育学院、柏立基教育学院、香港工商师范学院和语文教育学院合并成立香港教育学院,2016年,学院更名为香港教育大学。
170多年来,它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首位担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中国人陈冯富珍。在香港,教大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位居全港大学前三,原因很简单,香港中小学教师起薪为每月2.9万港币,最高可达14万港币,是妥妥的高薪、高福利且受人尊敬的职业。
岭南大学,亚洲百年人文社科明珠
岭南大学(作者摄于岭大校园)
岭南大学,简称岭大,是一所位于中国香港新界的公立博雅大学。它诞生于1888年的广州,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也是亚洲博雅大学联盟创始成员、世界博雅院校联盟成员。岭大奉行博雅教育理念,专注发展高品质、国际化的本科教育,刻意缩小规模以实行高互动性的小班教学,课程以基础宽广、跨学科研习为特色,旨在教导学生成为一位学识广博、生活高雅的自由人。同时,它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其在2015年获《福布斯》杂志评为亚洲十大顶尖博雅学院之一,在“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影响力排名”中的“优质教育”方面更是位列世界第二。香港教资会曾于2020年采取国际基准评估本地大学的研究质量,结果显示岭大在人文、社会科学和商科的研究获评为“世界领先水平”和“国际卓越水平”。
1888年,美国长老会在广州创办格致书院,它就是岭南大学的前身。其后,这所学校经历了脱离教会、改由华人校董主理、迁往澳门香港韶关后又返回广州、1952年被解体后又在香港复校等多重波折,终成今日我们所看到的这所亚洲知名博雅大学。1988年,值岭南大学百年盛典之际,国家教育部门批准成立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因此,位于香港的岭南大学与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属于同宗同源。
岭南大学发展至今,已成为香港八所重点公立大学之一,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一年一度的香港八大高校开放日,集中在秋季。现在可以给家里娃报名啦!
大学开放日,可以参观学校、实验室,考察食堂,听听招生讲座,不仅适合高中生为报考大学做准备, 也适合中学低年级生了解大学的专业,寻找未来的职业方向。
以下是具体链接:
香港理工大學
日期:2025年9月27日(周六)
網址:https://www.polyu.edu.hk/infoday2025/
香港城巿大學
日期:2025年10月4日(周六)
網址:https://www.cityu.edu.hk/admo/infoday/
香港浸會大學
日期:2025年10月4日(周六)
網址:https://infoday.hkbu.edu.hk/(待更新)
香港中文大學
日期:2025年10月11日(周六)
網址:https://infoday.cuhk.edu.hk/(待更新)
香港大學
日期:2025年10月25日(週六)
網址:https://www.infoday.hku.hk/
香港教育大學
日期:2025年10月25日(周六)
網址:https://iday.eduhk.hk/(待更新)
香港科技大學
日期:2025年11月1日(周六)
網址:https://join.hkust.edu.hk/infoday(更多詳情稍後上載)
嶺南大學
日期:2025年11月1日(周六)
網址:https://www.ln.edu.hk/admissions/ug/event/info-day2025胜亿配资
发布于:广东省红腾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